在扬中市八桥镇幸福村长眠着一位巾帼英雄,她生前3天受刑13次,面对敌人的嚎叫与刺刀,始终未吐露一丝一毫*的机密,最终在被连戳7刀后,高喊着“共产*万岁!”英勇就义,她的名字叫严桂珍,但人们更爱亲切地称呼她——贾奶奶。
牺牲73年,贾奶奶的遗物已难觅踪迹,唯有从她儿孙的回忆中,依稀拼凑出那个赤胆刚烈的奇女子。
无惧硝烟一介女流投革命
严桂珍,八桥镇同胜村(今长胜村)人,年6月19日出生,因为夫家姓贾,所以人称贾奶奶。
年的一天夜里,国民**队抓其夫,慌忙从后门逃出的丈夫泅河得病而死后,严桂珍就独自拉扯着4个孩子艰难生活,孤儿寡母,苦不堪言。加之土豪劣绅敲诈勒索,反动*府横征暴敛,更激起她满腔仇恨。
直到年1月,日伪大举进犯扬中,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目睹这一切的严桂珍,义愤填膺,心中的“革命的火种”逐渐萌芽。而正是在这一年,因为无意中的一次救助,终让严桂珍投身革命的“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这年秋天,一艘日*汽艇开到轮船沙。日*上岸后,开枪打伤新四*“挺纵”征税战士陆朝彬,并紧追不舍。正在江边芦滩划芦柴的严桂珍,发现了受伤的陆朝彬,便背起陆下了江堤,把他藏在自家照顾。
随后几日,日*、反动派连番来搜,她镇定谎称“床上睡得是我儿子,我儿子有肺结核。”一听说有肺结核,敌人不敢轻易靠近,再看她家灰尘满屋的小草棚,打了她三记耳光,就骂骂咧咧地走了。
为了这位新四*伤病员的安全,思前想后的严桂珍托人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上海学徒,陆便冒名她儿子“贾常南”在她家住下了。
也正是因为这位伤病员,严桂珍结识了从事地下交通员工作的中共*员姚焕文,当时过江而来的新四*正在寻找新的秘密联络点,当姚焕文提出要将严桂珍家定为联络点,她一口答应,然而她的这一决定却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
严桂珍的二女儿,今年88岁的贾兰英回忆道:“她性子一向烈,决定了的事就很难改变。当时埭上没有一户人家敢答应,我娘胆大,她说你们不同意,你们就住旁边。”
不畏生死一门心思搞革命
年冬,中国共产*地下组织(简称“地下*”)把严桂珍家定为秘密联络点,此后地下*干部、新四*战士、特工人员常在她家落脚。就这样,严桂珍从一名普普通通老百姓变成一名共产*的秘密交通员,正式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我们几个女儿六七岁的时候就被送到别人家里了,有一次我难得回来过生日,晚上我妈就陪我睡在茅草和破衣服垫着的地上,我问为什么不睡床,她告诉我江里翻船了,好多小孩子被冻坏了,要住在我家。”
贾兰英眯着眼笑笑,“其实啊,那天晚上地下*要开个重要的会,我妈这是为了保密骗我的,第二天天不亮,她就把我‘赶’回人家家里了,还让我们没什么事别回来,那个时候觉得亲娘无情,现在想想都是为了保护我们,干地下*的工作,太危险了。”
由于严桂珍的家当时就靠在江边,所以很多重要情报都是她冒着生命危险传到江对面。“我曾经听地下交通员姚焕文姚老说过,为了躲过敌人的检查,我奶奶就装瞎子,把重要情报藏在竹子做的手杖里。”贾奶奶的孙子贾祥龙补充道。
为地下*站岗放哨做好后勤工作;做通据点炊事员的工作,及时送出情报,帮助地下*攻克日*据点;为地下*干部和“新四*挺纵”北撤筹集10余担米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严桂珍积极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四*北撤后,她仍然担任扬中轮船沙一带的秘密联络工作,并先后三次掩护地下交通员姚焕文脱险,直到年7月27日。
当时姚焕文在严桂珍家召开中共支部会议,传达上级关于秘密交通工作的任务。本以为下着大雨,国民**队不会出动,然而就在次日凌晨,参加会议的7个地下*员全到齐后,国民*民众自卫队突然包围了他们。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严桂珍当机立断,让姚焕文等人躲进芦苇滩的水中,她来断后,后姚焕文等7人脱险,严桂珍却被捕了。
英勇就义甘洒热血写忠*
“姚焕文后来告诉我,当时看见岸上来了人,他拖起我妈妈就准备走,但是她一想不能走,如果都走了,反动派就要在这个埭上杀人放火,必须要有一个人留下,只有她。”贾兰英颤抖着声音告诉记者。
敌人让严桂珍坐了一天的“老虎凳”,夜里又将她带到八桥龚家大圩严刑逼供。3天受刑13次,被打得死去活来,她也没有泄露丝毫任何机密。国民*反动派恼羞成怒,于7月31日下午,用草绳扎住严桂珍的嘴,把她押往老郎街和合桥乱葬坑。
就义前,严桂珍咬断草绳,一边走一边高喊“共产*万岁!”“毛主席万岁!”“当时反动派急了,就死命推她,她跌倒了又爬起来继续喊,”贾兰英抹着眼角说,“枪毙的时候,反动派每刺她一刀,她还在喊,浑然不晓得疼。”就这样,严桂珍被连戳7刺刀后英勇就义,时年50岁(就义时她其实是49岁)。
“最后村里给她收尸时,奶奶脸上跌的都认不出了。”说到这儿,贾祥龙不禁动容道,“我后来听我妈妈、姑姑讲我奶奶的事时就在想,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在支撑她啊。”
严桂珍牺牲73年了,除了贾兰英手中珍藏的一张年的镇江日报上,还记载着她的事迹,家里已经找不到她的任何遗物了。
烈士长眠,松柏常青。虽然什么都没留下,但严桂珍的事迹却一直被传唱至今,在八桥镇,无论老少,几乎无人不知贾奶奶。每年的清明节,都有后人过来祭奠她。
“奶奶为了革命把命都送了,这是我们家的光荣。”为了传承这样的好家风,贾祥龙在儿子高中毕业后毅然决然送他入伍,捧着儿子厚厚的荣誉证书,他说:“奶奶虽然走了,但她英勇顽强的精神会永远激励后人!”□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