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渡江渡江扬中的这一天,比电影更燃更热
TUhjnbcbe - 2023/3/17 20:51:00
怎么治愈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421/4612126.html

年4月22日,经过人民解放*的浴血奋战,扬中宣告解放!

从那一刻起,4月22日,就成为每一个扬中人珍藏心底的日子。

扬中解放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穿越回70年前那个重要时间点,回看解放前夜,岛城社会的动荡,百姓生活的困苦,期盼着解放*早日上岛;回看国民*和英国的*舰仓皇逃窜,老百姓从门缝里认出自己的亲人解放*,打开家门,拥到街头……

渡江前夕,当时的扬中到处都听到“反动派住不到过年(春节)新四*过来做秧田”的传说

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大部队挺进到与扬中一江之隔的长江北岸(嘶马、大桥一带),待命渡江南下。

扬中这座突出在长江激流中的孤岛,四面波涛滚滚,扼守在岛上的国民**第四*构筑了重重工事,监视着长江北岸我*的动静。不首先拔掉这个“钉子”,渡江部队就会受到侧翼火力的威胁,难以南渡。

为配合大*渡江作战,中共华中工委成立了“江南工作委员会”,同时将江都县运河以南的仙女庙、大桥、嘶马、滨江等区划出,成立了“河南办事处”。滨江嘶马两区领导班子大部分由扬中北撤干部组成。

滨江、嘶马与扬中仅一江之隔,河南办事处陈忠康、冯南生等利用扬中可以与嘶马自由往来做买卖的有利条件,派干部扮成客商,到扬中了解情况。有时借逢年过节探亲访友的名义,派人到扬中侦察敌情。并在嘶马镇设立了秘密联络点,接待从扬中来的群众,向他们宣传形势,了解扬中的敌情。

▲人民解放*指战员在长江岸边观察国民**江防情况

大*渡江前夕,陈忠廉等扬中干部多次派人配合主力部队侦察员秘密渡江进入扬中,在陆家港、何家大港、铁匠港等地侦察敌情,选择解放*渡江登陆点,并派出内线,盗取国民*江防图,摸清江边碉堡及武器配备情况。

▲突破江防战斗要图(年4月21日-23

河南办事处还积极做好大*渡江准备工作,千方百计从各地搜集上千条大大小小的木帆船。扬中程广发、徐官福等船工闯过敌人封锁线,将10余条木船开往苏北集中,供大*渡江调遣。同时大力筹措*需、粮食,挑选熟悉扬中情况的人员担任向导。

随着年1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的胜利,*中央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召。被陈毅喻为“长江跳板”的扬中县,当时到处都听到“反动派住不到过年(春节),新四*过来做秧田”的传说。

4月10日,惶惶不可终日的国民*扬中县长左飞将县*府机关迁至江南姚家桥以北。反动派孤注一掷,在扬中这块弹丸之地,派驻了多个团,在沿江一带各港口码头修筑碉堡,在江堤上挖修战壕,妄图凭借长江天堑,垂死挣扎。

而年4月上旬,当解放大*在江北集结待命时,扬中县的*、*领导班子已经在江都县嘶马镇鲍家庄配备好。县一级由陈寒、陈忠廉、杨加勉、施天任、冯南生、李普凡、陈保中等组成。负责人为:新坝区李福华,三茅区吕仕儒,兴隆区瞿光华,八桥区丁开云,幸福区徐正清、石裕文、季春煦。

4月20日,一艘悬挂着英国国旗的*舰不顾下游我*鸣炮警告,开炮向我步兵还击,强行溯江驶入三江营

年4月20日,国民*南京*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宣告国共两*和谈破裂。

就在渡江战役即将打响的前一刻,4月20日,在长江口岸段江面上,发生了一个插曲。时隔几十年,当时驻扎在三江营的解放*第三野战*八兵团炮三团担任*治委员的康矛召仍然清晰地记得:“从这里极目浩渺的长江,江流滔滔,白云悠悠,一切都显得宁静而沉寂。”

4月20日上午9时许,这片宁静被一阵急促的炮声打破了。“炮三团随即一艘悬挂着英国国旗的*舰,不顾下游我*鸣炮警告,开炮向我步兵还击,强行溯江驶入三江营。在我两个连的火炮迎击下,英舰中弹30余发,……该舰航向失控,船头倾向南岸而搁浅,因此尾炮也被我击毁,几十名水手弃船登岸。该船已悬起白旗(白衬衣),停在我西南约七千米处。我已停止炮击。”康矛召的回忆是这样叙述的。

▲受创搁浅的英国“紫石英”号*舰▲在三江营痛击英舰的炮兵三团战士们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紫石英号事件。紫石英号搁浅处,就是当时被称为玫瑰岛(现扬中雷公岛)的沙滩。

这是英帝国主义干涉我国内*,妄图阻挠我*横渡长江而制造的丑闻。殊不知中国人民是吓不倒的,中国人民解放*对敌情了如指掌,牢牢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不管敌人玩弄什么阴谋诡计,也动摇不了我*“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决心。

▲战士们打草鞋准备到江南多水地带作战▲医务工作人员遮着眼睛练习夜晚包扎▲骑兵练习跳水沟▲战士们用芦苇作成救生圈▲在自制的救生圈上试验打枪

4月21日,高高的水柱,重迭的帆影,穿梭的曳光弹,激烈的枪炮声,我*指战员冲杀的呐喊声,

构成了雄伟壮阔的渡江战役场景

4月21日上午6时许,三野九兵团20*59师团一营接到团部第一道命令:“你营立即派一个排协同地方部队在三圩港上搭起龙窝口至永安洲的浮桥,必须在下午四时前完成!”教导员吴涌*兴奋地意识到,今晚就要开始作战行动了!

当天,中共中央*委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的命令》。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和陈毅、粟裕领导的第三野战*,奉命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多华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天堑。

▲领导指挥渡江作战的总前委委员。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第三野战*发布的渡江作战命令

按照渡江作战计划,二十*的任务是攻打扬中。吴涌*是扬中人,参加革命后一直跟着部队转战南北,深切思念着故土的乡亲父老。眼前就要打回老家去,怎不叫他激动不已呢?

下午一时,团部下达了第二道命令:“下午五时,各营向永安洲运动,必须注意隐蔽和防空。”永安洲是个小沙洲,与扬中东新港隔江相望,与苏北本土只一港之隔,沿江有江堤,堤内树木郁郁葱葱,很适宜部队隐蔽集结。

人民解放*干部向群众做战前动员▲在“争取渡江第一船”的请战书上签名

吴涌*所在的团正是当晚主攻扬中的先头部队。4月21日21时30分,他们从泰兴县永安洲登上早已准备好的木帆船,向扬中三的东新港、德胜港、铁匠港附近沿江一线进发。尽管水天茫茫,伸手不见五指,但熟悉扬中地形的船工稳操舵桨,径直驶向指定的目标。

▲小姑娘颜红英摇着小船送大*过江

国民*发现了渡江船只,雨点般的子弹射向江中和滩头,照明弹一发发打向天空,江面被照得如同白昼。高高的水柱,重迭的帆影,穿梭的曳光弹,激烈的枪炮声,我*指战员冲杀的呐喊声,构成了雄伟壮阔的渡江战役场景。

▲解放*登陆扬中的江堤▲解放*抢占滩头

22时30分,担任强攻任务的一营在营长陶炳权和教导员吴涌*的指挥下,打退了敌人的连续反扑,占领了东新港19圩塘(后兴隆普庆村)滩头阵地,终于打开了敌*百里江防的缺口。

“叭——叭——叭——”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长江北岸永安洲、龙稍港一带的59师后续部队,得知先头部队已经登陆,马上扯满风帆,划动双桨,如离弦之箭向扬中飞来,陆续从19圩塘登陆。

在运送我*渡江作战中表现顽强的扬中船工徐官福,头部中弹受伤,仍奋力摇船,最先把部队送达扬中,被授予“渡江第一船”和“强渡功臣”光荣称号。

▲第三野战*颁发的渡江船工光荣证

4月22日,喂!同志!有一件奇怪事体,让我问一问你你们是怎么过来的。十里长江你们除了会飞!

率先登陆的吴涌*正要率部追歼残敌,接到了团长布置的新任务:向三镇攻击。吴涌*当时一看表,已是22日凌晨1时。

进攻三镇时,沿途虽有少数残敌抵抗,但一触即溃。拂晓前,一营顺利攻入三镇。6时,一营又受领了攻击三茅镇的任务。其实,三茅镇的敌人已向丹阳方向溃逃了。4月22日清晨,三茅镇迎来了解放后的第一缕曙光。

▲20*59师团召开干部誓师大会,师、团首长向该团一营授旗。图中左一为该营营长陶炳权,左二为营*治教导员吴涌*。

▲渡江战役奖状、奖章

与此同时,我三野九兵团20*58师,从苏北江都县的嘶马、杨湾一带渡江,在新坝万福桥码头附近上岸,向栏杆桥与沙家港码头一带江边进发,解放了三茅镇以西地区。20**部及60师,从泰兴县口岸、龙窝口、永安洲一线渡江,攻占了老郎街、油坊桥、八桥等地区。

参加解放扬中岛战斗的战地记者季音,随着突击队登上扬中江岸时看到,“在一片大火中,只见岛上尽是破败的草房,衣衫褴褛的农民站在路边欢迎解放*的到来。”22日上午,驻守扬中的国民*三个团全部溃逃,扬中本土宣告解放。人们像过年那样欢天喜地,抬着一桶桶开水、一筐筐馒头和一篮篮鸡蛋来慰劳解放*。

▲扬中人民欢天喜地迎接解放*▲年4月23日的《大众日报》

▲年4月23日的《大众日报》刊登了扬中解放的新闻

“本来,我们预计我*在扬中和国民**战斗需要五天时间,实际上只一个夜间就解决了。”4月22日,在江北集结待命时已配备好的扬中县**领导班子主要领导成员陈寒、陈忠廉、冯南生等随随大*渡江登陆,到达县城三茅镇,迅速投入新*权的建设。

随*记者陈山在一首叙事诗里写道:

房东大爷开口了

喂!同志!

有一件奇怪事体,让我问一问你:

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十里长江

你们除了会飞!

4月22日下午,南下的命令下达了。4月23日下午,吴涌*随部队从三茅镇出发,跨上战马,遥望三普济方向,默默地向家乡告别:“乡亲们,再见了!相会的日子不会远了!”

扬中人民树起纪念碑
1
查看完整版本: 渡江渡江扬中的这一天,比电影更燃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