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买房就是买地皮可城市规划不断,新区四起
TUhjnbcbe - 2022/10/8 0:01:00

除了房价(上篇已讲),买房怎么挑选城市与区域,这可能是最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分类:老城区、主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园区、工业区、副城市中心、新城市中心、(生态、科技、文旅、文教、商贸、物流等)区域中心等。这还不是细分,细分的话还有:近郊、远郊、大学城、双城接轨区域、地铁上盖、高架环线、高铁板块、学区等。

我们知道,买房就是买地皮,地皮的价值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了房子的市场价值与未来空间。但城市那么多,每个城市又有那么多板块,作为买房人,该如何抉择呢?

一、吃透*府规划

除了原生的老城区,其他任何一个板块的诞生都来自于城市规划。所以,理解*府对板块的定位、出发点很重要。

1、先讲交通区域类,例如高铁盘、地铁盘、高架盘、高速盘、国道盘等等。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高铁、地铁、高速这三样,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由地方*府决定建设的,这“三样”是由地方*府提出,“上层”批准建设的。因此,“三样”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约等于板块的发展潜力。这也就是常说的“要致富,先修路”。

那么如何判断这“三样”对区域的有效价值呢?高铁、高速代表城市群联动,一进、一出双联动;地铁代表城市人群联动,主要是内部联动。其中,高速是1小时公里内城市群联动,高铁是2小时-公里内城市群联动,地铁是成熟城市的内部联动,也就是地铁价值大于高铁价值大于高速价值。

而交通出行方式将会成为未来楼盘的核心竞争因素之一,因为随着城市能级的越来越扩大,基础开车出行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轨道交通、高铁出行会成为主流,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城市在争着要建地铁的原因,谁先做了谁更可能获得发展优先权与外来人口吸引力。

高架价值略低于地铁,同样是城市环线,但一般处于城市外围;国道盘就不分析了,落后产物了。

2、再讲城市定位类,例如老城区、新城区、副城市中心、新城市中心、细分某功能型区域中心、双城接轨区域、近郊、远郊等。

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为什么要有新的城市区域产生?这个非常关键。有些是为了“业绩”,有些是真发展需要,有些是“光头戴帽子没底气”,有些是顺势而为。例如现在多地普遍上马新区,不论大小城市几乎都有至少有1个新区,多的三五个新区很正常。什么空港新城、高新区、文旅小镇、生态科技新城、新工业聚集区、西部大学城、东南新区等。

这一类板块,有没有购买或者投资价值呢?就要看第二点:*府实力。

二、吃透*府实力

如何判断这些区域究竟是否有发展潜力呢?四点因素。

1、刚才提到的交通条件,这是最基础部分。起码做到市内交通完善或待完善、基础配套完备或待完备,否则连这个都做不到,谈何看好未来。

2、*策力度。明确一点,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足够的财力、资源去把每一个新城都发展成熟,失败的案例也足够多。怎么分辨?看公建配套、行*配套、金融配套的介入度。如果一个新区,有公建配套先行,有行*机构先行,有金融机构先行,那代表起码力度是有的。现在很多新城版块只是挖个湖、建个路就开始卖得,这种是不应该看好的。

3、产业结构。一座城市的发展前景很大程度取决于产业,产业则很大程度代表了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财*收入。假如弄了一个科技新城、物流商贸新城、高新区,却根本没有产业可支撑,那就没有财*能力去继续发展;如果吸引不了产业人群入驻,那就没有人气促进其他行业发展。那规划就只是“纸上谈兵”。

4、人口。很多城市做了很多新区,东边一个,西边一个,可能还有南边一个,北边一个。看似城市一片生机勃勃,但能否真正按“规划所想”去实现,归根结底看人口够不够、或者5年内人口够不够。上面三点提到的交通、*策、产业,说白了都是“吸引人口”的敲门砖。板块要有人,才能叫板块,否则就是钢筋混凝土的排列组合罢了。

三、但以上四点怎么结合运用?

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镇江。

镇江是交通要塞,南来北往很多地方都要经过镇江,因此镇江拥有完善的高速、铁路、高铁路网。但是镇江的房价目前是江苏境内、苏中以南最低的地级市,且常年成交量不高。一江之隔的苏中城市扬州房价比苏南城市镇江平均高出0元/平,与苏锡常更是不能比。在去年底,曾经普遍有过这样一个说法“现在是抄底镇江最好的机会,因为京沪沿线只有镇江还是价格洼地”。确实,这个说法带动了一批人去镇江炒房,但几乎颗粒无收,甚至根本出手不掉。

原因在哪?

镇江全市人口万,其中市区人口仅有60-70万人左右(不含丹徒),市区人口连一个南徐新城都喂不饱。而丹徒虽然为区,却自成一体,与主城关联并不大,双方人口之间很难实现流动。句容则与南京频频眉来眼去,丹阳、扬中则县域经济发达,反而倒吸镇江的人气。这是其一,其二则是镇江的产业基础。镇江主城工业底子比较弱,强工业主要集中在扬中、丹阳、大港,整个主城缺乏工业基础,留不住人。所以,虽然江苏大学在镇江,还有江苏科技大学、京江学院等高校,但缺乏就业空间,大学毕业后选择留下的少之又少。

通过镇江的案例,其实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以上四点该如何结合运用:交通是基础,必要条件。产业是肌理,充分条件;人口是核心,充分+必要条件。而*策只是*策本身,最终是“水到渠成”还是“不了了之”,还是要看产业+人口的脸色。当然,这里也明确了一个观点:人口,不仅是看全市人口、增长率,还要细化到区域人口、区域人口流动这个更深层的因素。

写的都是大白话,应该都能够理解的吧?所以以我所见,很多城市的新城真的那么有价值吗?

最后预留一个问题:

如果真有那么多那么多有价值的城市、板块、新城,那作为“鼻祖”的李嘉诚,为什么没出现在你认为很有潜力的地方买房或者投资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买房就是买地皮可城市规划不断,新区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