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请你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扬中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也许,你会支吾半天。因为这40年变化得太多,变化得太大,无法用准确的言语来描述。
扬中的发展,可能是农村变成了新区,可能是各类拔地而起的建筑物,也可能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和路上的车流量;可能是公交线路越来越多,也可能是每天清晨或傍晚流连于城市公园的健身者们。
三茅老街、滨江新城、城南片区……在城市发展的这几十年里,扬中城市中心地域越来越广,越来越有‘大城范儿’了。
当小编去扬中市规划局采访时,作为这个城市规划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这里的工作人员热情地跟小编描述出每个时间段市区的模样。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亲眼看着规划图上的那一张张效果图,成为现实中的行政楼、公园、文化场所、购物中心,布局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
未能了解扬中城市过去的年轻一代,不妨静下心来,听小编慢慢讲述这座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年以前
这座城市很“安静”
如果您出生在80年代或更早以前,您的儿时记忆里或许还存在着一些那时市区的零星碎片,小编不妨帮您好好缕一缕。
20世纪80年代的市中心,西起江洲路,南至老车站,北至英雄路,东至大寨河,面积只有几平方公里。年以前,江洲路和前进路,成“丁”字形,虽是比较集中的商业区,但商家数量不多。江洲路以西过去的土地上只有当时的扬中县人民政府“坐镇”;江洲路往东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当时的“城镇中学”,往南则是当时学子们向往之的“县中”。
△扬中县人民政府
△城镇中学
△老县中
那时的扬中老城区,往往一家几代人同居一间1-2层房屋,工厂、仓库与民宅混杂一起,居民生活环境很差。那时最繁华的街道便是江洲路,与当时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相比,城市建设显得缓慢而滞后。
整座城市,很安静。
年—年
这座城市有了“心脏和骨架”
年10月,发生了撼动扬中的两件大事:一是扬中一桥建成通车,二是撤县设市,这让扬中人更有底气了,也是扬中城市升级的开始。
一大批当时标志性建筑涌现了出来——
△老利民市场
△老百货商场
△老人民银行
△老影剧院
年—年
这座城市在逐渐丰满并壮大
现代城市,人们谈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宜居生活”。
什么叫“宜居生活”?其实就是空气好、城市绿化好、城市公共设施到位。另外,教育、医疗、购物等配套齐全。简单地说,就是住着很有舒适感。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城市,正在向这个注解靠近。从到,在城市骨架和心脏的基础之上,扬中这座城市开始丰满起来,路宽,楼高,公共设施更完善,品位更加高级。
如今,中央商场、步行街、扬子城市广场相继建成,新天地购物中心正在建设,老城迸发新的活力。
如今,云腾国际、卢浮至尊、翡丽中央、扬中公馆等小区相继建成,与金陵大酒店、省高级中学构成一幅现代城市形象。站在三桥上看扬中,优美独特的天际轮廓线,更加彰显现代化的都市气息。
△夜幕下的滨江公园
△省扬高中
如今,根据农村居民点规划,新坝向阳村彰显竹韵文化、八桥幸福村突出自然水系、油坊鸣凤村讲述人文历史故事……以往“千村一面”的状况正逐步得到改观。
△居民点建设
△主城区鸟瞰
年——
规划立城未来可期
“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无规划不建设”的理念,严格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全流程管理,建立完善保证规划刚性执行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扬中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潘早云掷地有声,阐述了“规划立城”的重要性。
任务重、压力大,然而,规划人早早给自己定下了来年工作目标——
将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新理念,融入各类规划编制中,做好城区停车设施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以及供电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层次上求突破;
对工作职责、流程等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确保全年审批“零差错”。针对群众对规划局职责了解不够的问题,集中力量进行宣传解释,在规划管理水平上求突破;
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持续精简规划审批流程及要件,加快推行告知承诺制,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改革获得感,在规划效能提升上求突破。
蓝图已绘,未来可期。
文
大燕编辑
言思之制作
笑忘
更多推荐(点击文字)
★环岛徒步,浪到起飞,感受扬中不一样的美,约不约?
★这是个暴露年纪的问题:联合儿童食品厂生产的糖果,你吃过没?
★下狠招了,扬中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目前学科类仅4家有办学资质
★小岛到常州、新区的公交正式运营了!最高2元,准备好铅角子走起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