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口罩为何假标准缺失成最大纰漏新浪科技
TUhjnbcbe - 2025/3/28 21:28:00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马晓华

疫情发生后,遍布全球且每天几亿只的需求量,使口罩成为最“珍贵”的抗疫物资。巨量需求和利润面前,难免泥沙俱下,特别是在产能瞬间爆发的那段时间,隐患隐藏在背后。

4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自2月以来的“非医用口罩产品质量监督专项抽查”结果,共检出47家企业的51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过滤效率以及防护效果。

截至4月24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查获问题口罩.6万只,累计查办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案件起,罚没款3.5亿元,案值3.1亿元。

被查处的只是冰山一角,不合格的口罩到底还有多少?“目前无法获悉一个真实的数据。”一位市场监管的工作人员表示。

但口罩为何会假?原材料为何不过关?民间制造为何繁荣?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标准的缺失是最大的纰漏。

口罩生产“大跃进”

据分析报告估算,中国二、三产就业人口约5.3亿人,如每人每天一只口罩,全部复工后一天就需要5.3亿只口罩;保守估计,仅二产、医疗工作人员、交通运输业复工复产,每天也需2.38亿只口罩。而这只是复工复产的需求,待到学校全面开学,口罩更将成为热门货。

疫情发生以来,口罩的价格曾在一夜之间疯涨,原本几毛钱、几块钱的口罩被炒到几十块钱甚至上百块钱。相关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很快启动了医疗物资增产增供行动。

截至2月24日,全国共有医用防护服医疗器械注册证个,其中在防疫期间应急审批的是93个;共有医用防护口罩的注册证84个,其中应急审批了21个;共有医用外科口罩注册证个,其中应急审批了67个;共有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注册证个,其中应急审批了65个。

“靠这些国家批准的医用口罩企业生产的口罩,远远不够市场所需,不过能够保障医疗领域的使用量。”一位医用口罩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

于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口罩的生产不止步于国家队,各种民间自发的口罩制造也是遍地开工。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启信宝数据库发现,成立日期在年1月1日到年4月20日,工商经营范围中含有“口罩”和“生产/制造/加工/研发”,或主营业务中含有“口罩”的企业,全国新增总量是家。这1.8万多家新增口罩企业中,还排除了二级行业为批发业、零售业的企业。

光安徽安庆一地,就新增了多家口罩企业,其中安庆下面的县级市桐城新增多家。福建泉州也新增了多家口罩企业。

 熔喷布来自哪里

口罩扩产运动,带动了与之相关的所有行业,原材料熔喷布更是首当其冲。

熔喷布被称为口罩的“心脏”,但在口罩火爆以前,这不过是一种极其冷门的材料。

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年,国内熔喷非织造布的产量为5.35万吨/年,日产为.6吨。这些熔喷布不仅用于口罩,还用于环境保护材料、服装材料、电池隔膜材料、擦拭材料等,真正用于口罩的量只占极少一部分。

为了解决口罩供应问题,熔喷布增产成为必需。但用于医用口罩的熔喷布和无纺布对产品质量、性能、过滤效率等有着严格要求,而且一条熔喷布的生产线,从投入资金和时间来看,都需要很大成本。

“熔喷布设备价格从几百万到上千万元,核心部件是熔喷模头,模头出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对材料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而决定口罩的过滤效果。这些关键配件需要进口,比如从日本进口,且供货周期和组装时间都比较长,最快也需要6个月,所以设备是影响熔喷布短期内难以增产的重要原因,也是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熔喷布紧缺的主要原因。”一位医用口罩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

但是在2月份的中国,熔喷布的供应并没有因为这些硬件因素而停下。除了生产熔喷布的国家队扩增扩产之外,民间也是一片繁荣。

虽然高昂的成本和较长的设备调试周期,让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但有利润就有人愿意冒险,一些简易设备立马加入熔喷布生产队伍中,并获得中小企业的青睐。

与动辄百万、千万的设备相比,一位熔喷布设备销售人员表示,他的设备“65配模的设备只需43万元,65配模的50万元,50配模的38万元,日常量在~公斤,生产出来的熔喷布是90级别。要生产出95级别以上的熔喷布,设备费用要在万元以上。”

标准长期缺失

但简陋的设备导致的后果就是生产出不合格的熔喷布。

第一财经从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了解到,熔喷布是尿不湿、防护服、口罩等很多产品的原料,是有一个标准的,但这个标准并不是口罩用料的标准。

不同级别的口罩需要质量不等的熔喷布,也就需要口罩和熔喷布生产企业去制定熔喷布的级别标准,但目前没有90级、95级等熔喷布的标准。

扬中市市场监管局依据《YY-医用外科口罩》相关要求,对扬中的8家熔喷布生产企业进行抽查,发现基本都不合格。这些被检测的熔喷布中,细菌过滤效率最低的不到40%,且合成血液穿透检测全部不合格,都存在“有合成血液渗透”的情况。

除了扬中,还有多少地方在生产不合格的熔喷布?这些不合格熔喷布又流到了哪里?以此为原材料生产的口罩又将怎样进入市场?这整个过程暴露出的是这个行业的漏洞,即熔喷布和民用口罩的标准缺失。

“医用口罩作为医疗器械生产,需要在国家药监系统进行审批,虽然在疫情期间加快了审批绿色通道,但要求仍比较高,不是一般小企业想开工就开工的。其他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的注册速度则比较快,只要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就可以。加上简政放权,又省去了很多中间程序,所以时间更短,有的一天就可以拿到生产许可。而原材料熔喷布,目前并没有针对性的标准,只能根据口罩的标准来找熔喷布原料,所以管控起来比较难。”上述医用口罩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

一位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也表示:“由于口罩用的熔喷布并没有对应的标准,所以我们在执法时很难,只能从企业生产规范上去执法。”

目前,我国有2项熔喷布相关行业标准,分别是《纺粘/熔喷/纺粘(SMS)法非织造布》(FZ/T—)和《熔喷法非织造布》(FZ/T—)。前者适用于以丙纶为主要原料,以热轧粘合方式加固的SMS产品。后者适用于以熔喷法生产的非织造布,最终用途不限于口罩,标准仅对幅宽、单位面积质量等提出要求,过滤效率、透气率等关键指标的标准值规定由供需合同约定。

4月23日,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正式发布团体标准《口罩用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T/JSFZXH—)。这是全国首次发布口罩用熔喷布团体标准,主要适用于卫生防护用口罩熔喷布,由团体成员按照约定采用,但只供社会自愿采用,并非强制。

同样的,直到3月11日,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才填补了我国民用卫生口罩领域标准的空白,改变了市场无标可依、无标可查的现状。

1
查看完整版本: 口罩为何假标准缺失成最大纰漏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