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一、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每年只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作茧越冬。次年7月中旬破茧而出,爬至土表化蛹,成虫于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天。幼虫孵化后,在荚上爬行小时蛀荚为害。8月上旬为入荚盛期,在荚内为害天,9月份脱荚入土越冬。 二、发生条件 1.土壤湿度和温度 土壤含水量20%时,最适宜化蛹和羽化出土,温度为度,相对湿度90%时,最适宜成虫产卵。所以,大豆食心虫化蛹、羽化和孵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月份和降雨情况和相对湿度。 2.天敌 已知寄生蜂有寄生于卵的赤眼蜂,寄生于初孵化幼虫的中国瘦姬蜂;同时,幼虫也可被白僵菌寄生。两种白僵菌寄生率可达%。 3.不同大豆品种 豆荚毛长而密的,着卵较无毛的品种多;荚毛直立的比弯曲的着卵多,大豆荚皮木质化隔层细胞紧密而横向排列的,较隔离层细菌疏松且纵向排列的受害轻,品种结荚过早或过晚,不适于幼虫蛀入,所以,危害比较轻,这是物候异步造成的。 4.大豆连作 大豆连作地块比轮作地块受害重。9月份幼虫脱荚后即入土越冬,成为来年豆田的虫源。因此,实行远距离轮作可减轻危害。 三、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应采取农业、化学、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 1.农业防治⑴选择抗病品种。尽量选择无荚毛和荚毛弯曲,木质隔离层结构好,入荚死亡率高的大豆。⑵实行大面积轮作。因为距豆茬地越远,受害越轻,超过米受害显著减轻。⑶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特别是在化蛹和羽化期增加铲耙,可减少羽化,减轻危害。⑷秋翻豆茬地。秋翻耕耙,等破坏食心虫越冬场所,提高越冬有虫死亡率。⑸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豆茬地如播种小麦,小麦收后正值幼虫上移和化蛹,随即翻耙麦茬,可大量消灭蛹前幼虫和蛹,降低羽化率。 2.药剂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及有虫孵化盛期前,用药剂防治效果好。⑴超低容量喷雾。2.5%溴氰菊酯乳剂亩用量克,加水倍,防治成虫于盛期进行;防治刚孵化幼虫有在成虫打团飞后天进行。⑵喷粉。2%杀螟松粉剂或1.5%甲基1605粉剂,亩用量公斤。⑶敌敌畏熏蒸防治成虫;每亩用8%敌敌畏乳油克,可用2节长的高粱秆或玉米秆,一头去皮吸足药液,另一头插入豆田,每隔4垄插一垄,每5米插一根,在大豆封垄前防治。注意在距离高粱地20米外的豆地使用,因为敌敌畏对高粱有药害。 3.生物防治 ⑴利用天敌赤眼蜂灭卵。在成虫卵盛期放蜂1次,每亩万头。⑵利用白僵菌防治脱荚幼虫。在幼虫临近脱荚之前,每亩用1.5公斤白讲菌粉。每公斤菌粉加细土或草木灰9公斤,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落地幼虫遇白讲菌刨子发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