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蜂巢易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蜂巢易创)承办的“自主研创合力共赢”高峰论坛在保定召开,会议上蜂巢易创发布7DCT变速箱总产量超百万台捷报,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
在活动期间,蜂巢易创还对外开放徐水产业园变速器生产基地,通过现场参观、技术讲解等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大家了解蜂巢易创旗下蜂巢传动研究院在传动方面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成果。
实力雄厚—赢得市场主动权:
众所周知,蜂巢易创成立于年6月,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时间不长,但事实上,蜂巢易创深耕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多年。
蜂巢易创当前共拥有人的团队,其中来自海内外的核心研发人员过千人,其具备深厚的技术积淀基础和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
单从传动研究院来看,其年就已经成立,至今已经有了15年历史。
在技术成果方面,蜂巢传动除发动机、电驱动、智能转向产品之外,单是变速器一项研发,就已陆续推出5MT、6MT、4ATPTU、7DCT等多款迭代产品,搭载包括长城各车型的销售量总计已突破万台,在极大提高国产零部件工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有效降低国产汽车零部件生产成本。
其中,蜂巢易创今年6月发布的自主研发的“I纪元”系列动力总成技术,具有很多技术亮点。其包含有新一代发动机技术、变速器技术、“扁-Hairpin”电驱动技术等,其综合性优势明显,0-km/h突破5秒(GVWkg),这为日后长城汽车布局高性能GT车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其还具备更大驱动扭矩,可应对更苛刻的起步、脱困工况,可以适用于四驱和越野车型。
最后还有高性能动力总成P2+P4,其百公里加速低于5s,等各能耗指标,其综合技术指标优异性足可比肩国际领先水平。
对于蜂巢传动全面的战略布局,蜂巢易创董事长唐海锋认为:“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本身就应该是涵盖发动机、变速器和电机电控在内的整个动力总成系统的协同创新的过程。
蜂巢易创在动力总成协同创新方面打造了“I纪元”品牌,制定了从1.0、2.0到3.0时代,不断升级的研发和产品规划,通过与长城汽车四大品牌车型建立的一系列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其动力总成及电动化的集成优势,在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驾驶性等指标上均已得到最大体现。”
唐海锋说,“协同创新”是蜂巢易创赢取市场主动权的关键秘诀。基于对整体产业发展和市场的研判,目前蜂巢易创与长城汽车整体产业链“协同“发展,已共同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创新实践模式——“内联外拓”,即:内部各板块和外部跨行业同步开展。
对内,积极推动基于清洁化趋势下成立合作联盟,重点打造动力系统联合研发;对外,以清洁化、智能化作为跨行业协同创新主阵地,打造“官产学研融”五位一体跨业协同模式,通过项目合作、联合课题、共建实验室等多元化形式整合、盘活研发资源,“抱团”共推实效发展。
除此之外,唐海锋还认为,“基于“新四化“发展理念,蜂巢易创将跨界协同长城整体产业布局,共同融入互联网汽车“核心圈”,与能源、通信、互联网及新经济等20余家合作伙伴抱团发展,以“清洁化”进行主线延伸,与蜂巢能源、未势能源共同构建成为长城”清洁化”布局三驾马车,同步开展EV、HEV、PHEV及FCV四大技术架构动力系统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塑造未来全球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域最强健“中国心”,快速打造“共创、共享、共赢“的良性发展生态圈。
突破封锁——关键技术不能卡脖子:
提到“I纪元”动力总成技术,不得不提及曾被业界称为国产零部件品牌中一项不可忽略的的“7DCT”变速箱,这也是国产自研的首款双离合变速箱。
在现场参观时,工作人员告诉编辑,当时长城汽车(蜂巢易创当时还没成立)就意识到,DCT变速箱必须突破国外封锁,否则价格根本压不下来,如果只采用别人的东西,那么我们的命就被牢牢的牵制住了。
为此,蜂巢易创7DCT项目于年4月正式启动,历时4年,年2月首台7DCT组装下线,同年3月成功实现量产。
这期间蜂巢传动科研人员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只是图纸模型设计就超过了30个版本。但是突破技术壁垒之后,我们在行业中有优势了。所以,注重研发,敢啃硬骨头的决心和战略远见是我们能够走在行业前面的一个原因。
在技术优势方面,据蜂巢易创副总裁郑立朋介绍,7DCT变速器是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首款大扭矩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采用众多先进技术创造性地实现了包含7个前进挡及1个倒挡,系统拓扑优化轻量化设计,且机械结构设计紧凑(整箱轴向长度仅为mm,重量为82.6kg,扭重比高达5.45),突破了DCT自动变速器机械、液压、电控、匹配标定、试验验证等工程化关键技术,整体设计先进合理、综合传动效率高,建立了自主的正向开发流程,开发了柔性化、多机型兼容装配线系统,建立了基于NVRAM的总成测试系统,兼容混动功能,可应用于新能源车型上,满足整车各种极限工况,其综合性能和技术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市场方面,蜂巢自研的双离合变速器于年12月,第10万台成功下线;年11月,第50万台成功下线;年10月,7DCT累计产量破百万台。
同时,7DCT产品、年连续荣获“世界十佳变速器”荣誉,年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伴随长城旗下高端品牌WEY的一炮打响,成功搭载7DCT的车型累计销售10万辆,充分说明该款变速器已经完全获得市场认可。
除之此外,“I纪元”动力总成技术其他产品市表现也同样更为不凡,并逐步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和5G技术靠拢融合。
其中,蜂巢动力作为*金排量的GW4B15B1.5T发动机,是中国首个采用第二代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CVVL)的自主产品;GW4N20发动机实现了低负荷工况的燃油消耗最大降低15%,其升级产品的样机最佳指示热效率为48%,达到世界顶尖水平;GW4C20B2.0汽油机,获评“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
同时,蜂巢易创中国首款自主开发生产的“扁线技术”电驱动集成系统,如V-kW三合一电驱动系统、V-kW二合一电驱动系统、48V-六相电机控制器二合一电驱动系统、Hairpin定子分总成产品。
其电机均采用高效永磁同步电机、H-Pin绕组、薄硅钢板等新技术和新材料,控制器采用定制化的IGBT和薄膜电容,减速箱采用行星系结构,使系统具备了高功率密度、小型化、NVH性能优良等特点,其中驱动电机有效功率密度达5.6kW/kg,远超出国家年计划要达成的3.5kW/kg的目标。
另外,对于布局未来的智能驾驶领域,蜂巢易创其潜心研发成功的首款越野车DP-EPS(双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够满足L2自动驾驶等级要求、满足越野SUV和皮卡恶劣工况,采用低速大扭矩MCU,齿条力可实现12KN,依据功能安全流程开发,具备ASILD安全等级及行业领先的ISO功能安全流程和产品双项认证,“做减法”应用城市SUV,控制器平台化率高达95%以上,为新一代转向系统升级、ADAS及自动驾驶技术做技术储备。
创新不止——蜂巢易创基于P2结构的9HDCT变速箱进入SOP阶段:
7DCT变速箱的成功值得认可,但蜂巢没有止步于此。
唐海锋认为,“创新”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使命,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要想实现真正的崛起,极度需要从更深层次、更多元维度实现“创新中创新”,这要求我们不但要保持创新动力,更要注重将研发规划和产品规划进行统筹考量,将创新技术快速SOP转化为生产力,如变速器的开发,在7DCT产品量产百万台之外,基于国际下一代P2混动技术迭代升级的9HDCT、领先的串混联DHT技术,在未来两年也将陆续进入SOP阶段。
目前,蜂巢自研的9HDCT及其常规动力版本9DCT产品正在同步进行B样样箱台架测试及整车验证及C样设计优化,预计年初实现量产,DHT项目已开始进入A样实验阶段,预计是年底实现量产。
技术上,蜂巢传动自研的混动9HDCT及其常规动力版本9DCT、DHT变速器是基于7DCT技术进一步创新,研发的一款更小型化、轻量化、高承载(可达到牛米)性能的硬科技。其不仅拥有7DCT的全部优异性能,还采用了内置集成式TCU、窄齿宽和薄型同步器设计等技术。与7DCT相比,其综合效率提升了1-2%,重量降低了近10%,轴向长度缩短了40mm。同时挡位数的增加也顺应了无论是油耗还是消费者对变速器乃至整车更高的需求。
除此之外,蜂巢易创也在积极开发多类型新能源变速器,如集成式电桥、电动车两速减速器和集成式的9HDCT以及用于混联驱动的传动系统DHT等等。
在动力总成方面,蜂巢研发的下一代纵置动力总成预研机型GW4D24和GW6V30产品,已具备机械及性能开发及验证能力,将以最佳匹配发动机、电机、变速器实现燃油经济性及最佳集成化整车装配性为主要突破点,补齐国产发动机关键短板,逐步向高端制造产业链上、下游渗透。
可以明确看出,蜂巢易创,尤其“I纪元“品牌不但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还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其不但为当前的整车企业可以提供高效的动力总成,对于未来的产品布局也早有打算,其具有通过不断进行产品升级迭代、想突破行业封锁,跻身上游供应链,打开全球零部件市场的壮志。
走向全球市场——年,产能将达万台以上:
“中国汽车包括零部件行业的真正崛起,一定在于全球化的研发布局及市场开拓。”:唐海锋说道。
同时其认为,从协同创新上来讲,推进“国际化“进程就是在全球产业集群范围整合上下游及各行业资源,共创、共赢、共享的进程,在整合整车与零部件的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布局之外,协同全球“四化”资源“带动产业链”走出去“,共同研发技术产品、共享研发平台,以技术前瞻布局带动产品增量市场及全球经济产业发展,是汽车整体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唐海锋认为,对于蜂巢易创而言,唯有协同整车产业一起迈出“国际化”步伐,与”新四化“齐头并进,才能带动国产化零部件产品共同拓展市场份额,才能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从资方来看,蜂巢易创定位是全行业的Tier1供应商,接下来蜂巢易创也可能会引进外资,甚至是员工持股的方式,从真正的持股方式上做出改变。
最后,蜂巢易创在研发上已布局全球市场,形成美国、奥地利、印度、韩国、日本、德国及上海、保定、扬中、无锡等十大研发中心,并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开发战略,打造了一支由外籍专家、海归专家、博士、硕士、中高级专业职称工程师等组成的国际顶尖科研团队将新能源动力系统研发的触角伸至欧洲腹地,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为公司创新产品开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从而实现国内、国外技术创新的相互赋能。
除此之外,新产品量产计划也在持续加码。
规划至年,发动机产能将达万台,变速器将达万套,电驱动50万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万套,电子助力制动器(EAB)75万台,协同中国创新力量在智能车联网和电驱集成化层面“反哺”全球研发,为全球汽车产业群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