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你们是不是都蠢蠢欲动,想要去浪一浪?还要最好是人少,空气好,环境优美的地方?
小编有一个好去处推荐,但前提是如果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但是人少、空气还好,你会想去吗,去了能待多久?
这个地方就是西沙岛,20年前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有的是大片的芦苇滩、鱼塘、杞柳、江堤,就是这样一座人烟稀少、设备落后,但自然环境还不错的小岛,西沙芦柳管理所所长潘炳成30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它。
“在这岛上一晃都过去30年了,只要我还在这个岛上工作,我就会尽心尽力一直坚持到退休。”今年已经51岁的潘炳成,还每天坚持步行巡江堤、看苗情、查看鱼塘养殖情况等等,他说只有第一时间掌握岛上动态,才能有效及时地管理与调节岛上的工作。
初识西沙岛,失望又无奈
回想起第一次踏上西沙岛,潘炳成用了“无奈”这两个字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年3月8日,20岁的潘炳成踏着父亲的脚印来到了扬中管辖的西沙岛,初来乍到,虽有心理准备,还是被这里的恶劣环境和自然条件惊住了。
一间20平米的红砖房就是他上班值宿的地方,宿舍内只有一张放在地上的竹篱床,9点后就没有电了,当晚潘炳成就留宿在了岛上,也算是正式上班了。“当时我真的懵了,但碍于情面,咬牙坚持了下来,我也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30年光阴。”
第二天,潘炳成跟着同事们整岛转了一圈,了解了整个西沙岛的布局和工作内容。岛上没有自来水,没通电,每天有3个班次船只接送来往人员,每位工人1个月休息4天,其余26天都必须在岛上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唯一的娱乐就是每晚柴油发电机发电时可以看近3个小时的电视。
△以前的员工宿舍
潘炳成说,刚开始的几年,心里总有一种不充实、失落、空虚感,不明确工作的方向,不知道该干什么,顶多就是完成领导交代的事情,工作枯燥无味,也不需要技术,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动手。
奋战西沙岛,充实有干劲
年轻气盛的潘炳成不甘如此,于是跟着老职工学开船、养鱼,做事务长,财务函授后做过出纳,慢慢地,自己的心终于静下来了。
年7月,西沙岛江堤部分溃堤,因为缺少大型运输机械以及无法得到人力的支援。全岛十多人坚守在危情最前沿整整7个日夜,全岛工作人员用草包垒出了一道难以摧毁的坚墙。7月17日是潘炳成父亲的大寿,这一天潘炳成已经15天没有离开过西沙岛了。
△潘炳成放在宿舍的镜子和剃须刀
年开始,岛上生产结构进入第一次转型期,潘炳成自愿服从安排,养了10亩河塘的鱼,整整三年,中午冒着30多度的高温喂鱼、割鱼草,夏天凌晨3点钟下河捕过鱼,冬天清塘时手全冻破了,买鸡粪自己挑回西沙……三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顾,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10亩鱼塘产出斤,在一个几乎完全没有机械设备,人力资源也严重不足的小岛上,潘炳成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充实以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他改变了自己对西沙岛的看法。
△每次下河捉鱼潘炳成都是穿这件防水衣
如果说养鱼的过程是潘炳成初识西沙岛,那么种树对于他而言就是彻底地融入了这座小岛。
在西沙岛,潘炳成对曾经亲手栽种的意杨树投入了最多的情感。年至年间,经过他精心挑选出的优质树苗,大部分生长迅速长势良好,他把感情连同着树苗一起深深地埋入了脚下的土地。现在走在西沙岛上,当年的树苗都已长大,放眼望去每棵大树都曾经经过潘炳成和同事们的精心栽培和及时的修建护理。
肩担西沙岛,任重而道远
年,潘炳成受命担任扬中市西沙芦柳管理所所长。此时留给他的,是亏损的经济和落后的生产环境。第一次担任所长的潘炳成上任的第一时刻就是召集了岛上所有人,认真地跟大家说道:“以后,最繁重的活我做,最艰难的地方有我,最后走的人是我。”
潘炳成打算修缮破损的房屋,但是因为西沙特殊的地理原因,人工花费远比市场价要高得多,所有的行动都无形中被加大了难度。这时候潘炳成以身作则,自己做小工活,冲在施工最前线。此举点燃了大家的积极性,所有人都在潘炳成的带领下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光如此,潘炳成还组织召开交谈会议,平时的矛盾与问题都可以在会议上提出并得到解决。
△岛上新建的排涝泵站
年投入80余万元对江堤进行了加固培修,年投入了20多万元使岛上通上了自来水,年岛上新建了第一座排涝泵站,年和年硬化了余米水泥道路,连续多年经济作物产量达余万斤,添置了多台、套机械设备,整修了全岛余米的电力线路,修缮了职工住房10余间……
潘炳成给西沙岛带来的不仅仅体现在行动方面,因为他尽心尽责的努力,西沙岛的经济开始逐步复苏,从亏本到盈利。再到如今,西沙已经能够实现自主经营自给自足了。
编辑
言思之制作
初心
更多阅读(点击下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