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在流逝,记忆在消失,但历史不该淡忘。
——题记。
五一节期间,在北京旅游,下榻汉庭。晚间遇一土居老人,精神矍铄,听我说话为原平口音,因此承蒙下问原平哪里人。言谈之间,方知老人原为国民**勤务兵,当时的*长、师长、营长都是原平北贾人。一席交谈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惭愧的是,对于国*老兵说的这些旧事,我竟丝毫不知,心下不安。
据老人说,当时北贾人在北京很有势力,和平解放北京时驻守永定门的*少将副*长史守义、师长苏虎成、营长史守业(字汗血),不仅全是北贾村人,而且为解放京城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围攻北京时,有口号为:攻下北平城,活捉傅作义;攻下永定门,活捉史守义。傅、史二位将*能够顺应潮流,促进和平解放北平,功莫大焉,善莫大焉!而查阅原平将*名录,史守义并未登记在册,就连北贾人也知之甚少,能不令人叹息乎!所幸后来北贾人还在永定门开了很多店铺,如史汉文的丝绸庄、苏宝堂的布匹店等等,为新中国的首都建设又立新功。
北贾村地处平川,位于市区北略东11公里处,北纬38度47分,东经度45分,京原铁路和国道从村西并行穿越。全村户,1人,耕地亩。近年来,村委会修建平方米教学楼一座,硬化通村道路及主街道7千米,主街道全部安装路灯,新建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一座。农业方面,打深井7眼,新架米高压线配套深井,低压线改用地埋米,铺设节水管道0米。
北贾村名来历有二,一说北贾地处崞阳古城到原平古镇中间,一条古官道穿村而过,旧时商铺林立,商业繁盛,位置相对于南贾而名北贾。二说元末明初,常遇春攻城掠地,火烧万家庄,村里仅留村北一贾姓人家,故称北贾。这两个说法都有那么一点道理,但又不具备完全真实性,那就依然存疑待考吧!
北贾村交通便利,人文鼎盛,清时科举蔚起,尚武精神在村里街巷一时传扬。苏殿扬中道光己亥恩科()武举人,其弟苏颂扬中咸丰辛酉科()武举人,其子苏效忠中同治庚午科()武举人,张耀武中同治癸酉科()武举人。尤其是苏效忠还高中了同治甲戌科()武进士,分发山东营用守备。民国之后,又有少将*长史守义,*浦*校毕业生史守业,师长苏虎成,太原市公安局局长苏述先,太原市检察长苏象先,著名商人苏靠山、史汉文、苏宝堂,剧作家李茂盛,绘画名人张文斗,摔跤高手史喜,凤秧歌艺人李正环、李二俊父子,社火表演师史成心、苏忠前等高官大贾,巧匠能人。
原平,古称崞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又有“三晋锁钥,晋北机枢”之称,更有“千万桑田总战场,百二河山尽赤土”之古时战争画面的形象写照。北贾墩,也即北贾村附近的一个烽火台,曾经雄踞于大地上,展示着其不老的容颜。遗憾的是,就这样一个古官道旁的文物旧迹,竟于年11月10日被鲁能晋北铝业公司动工时所毁,十里一铺、五里一墩的壮观场景就这样一点点被蚕食殆尽了。头一天还好端端在那里矗立着,过了一夜那烽火台便永远地在人们视野中消失,同时被毁的还有30座汉墓,其中闪闪发光的铜镜、宝剑,成车的陶瓷、瓦罐被不明身份的人拉走了。山西省文物局闻讯后,和晋北铝业打了一场官司,但被毁的烽堠已经无法复原,被盗的文物已经销声匿迹!幸得年春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原平市博物馆的配合下,抢救发掘出了金钗、双鱼纹长宜子孙青铜盆、漆木砚函等文物件。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秧歌,是源于北贾村、闻名三晋地的原平特有地方歌舞,它源于民间生活,极具乡村气息。元末常遇春攻克崞县,留守烽火台,凤阳士兵年久思乡,用凤阳曲调、*营服装、鼓锣,掺和北贾当地秧歌合二为一,创立凤秧歌。因为*士所歌舞,起先演员皆由男人所扮,男角更是武士打扮,挎腰鼓,戴*盔,舞蹈动作也极具粗犷豪放气质,将长蛇盘旋阵、二龙出水阵、梅花阵等阵法融合在一起。旦角由当地村姑打扮,拿小锣,边扭边行,舞姿优美轻盈。而道具也采用当地民间用具,如彩扇、虎撑、拂尘、马鞭、笤帚等农家器物,乐器也极为简单,*械改制,鼓锣镲等。之后,表演节目越来越具农家生活气息。如劳作之薅苗、打麦、秋收,以及过节之过大年、观灯等,还有邻里之二女告状、等新郎、怀胎、亲家相骂、四拗八景、朝霞峪赶会、崞县城赶十三等60余种剧目。道具中的武士帽更为全国歌舞中独有,*盔上八尺左右竹条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竹条上下翻飞,顶端红缨状如凤凰头上花冠,而此凤凰更加活泼,令人眼花缭乱。凤秧歌虽为乡村歌舞,但几经兴衰。如光绪六年《崞县补志》中就有花鼓、凤秧歌、莲花落之类,乡官概禁入村。年,民间艺人李二俊率队赴京,代表山西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过大年》,首次改变了男扮女装形式,旦角由女士承担,凤秧歌被专家誉为“真正反映劳动人民欢乐和美好愿望的民间艺术”,获优秀奖,受到*和国家领导人一致好评,凤秧歌达到极盛。可是,文革中却被作为宣传封资修而被禁演,令人痛心!改革开放后,凤秧歌又获新生,北贾村组建起了好几支秧歌队。如今,随着李二俊、史利海、苏安才、常白白、史慎心、李彩鱼等凤秧歌老艺术家的相继离世,传统剧目大都失传,自编自演艺人已近绝迹。幸得市文化馆开发挖掘,北贾凤秧歌发展成为原平凤秧歌,乡村地头舞蹈扩展为庙堂舞蹈,多次进京赴省演出,成为原平的文化名片。
以下为凤秧歌小档案:
年,著名民间艺人李二俊率队赴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演出了原平凤秧歌《过大年》,首次改变了男扮女装的传统形式,获得优秀奖,被专家誉为“真正反映劳动人民欢乐和美好愿望的民间艺术”。
年9月,在山西省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间艺术节期间,经过重新组织、精心排练的原平凤秧歌阵容可观,表演更为精彩。之后,又参加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开幕式演出和山西省建设小康示范县区展演及朔州市广场文化节活动;
年元宵节参加忻州市街头文艺表演,荣获一等奖。不久又在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中亮相。
年4月,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一次随着忻州文化走出山西,走进“星光大道”,让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欣赏到了它的魅力,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更受人们喜爱。
年2月,原平凤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秧歌”之中。
可惜的是,我们再也听不到半点饱含深情,含有乡土气息的旧秧歌味了。
历史需要前进,社会必须变革,沙田薄地变成沃野肥田,北贾人再也没有忍饥忍饿的历史了,北贾人在改革开放后,在历届村*支部、村委会领导下,物质生活大为丰富,好日子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笔者在此呼吁,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精良的民间技艺需要发扬,这不仅仅是北贾人应该努力的,更是我们广大的乡村都该认真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