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集镇、村庄、自然村的地名数量十分磅礴。梳理江苏乡镇村庄地名,会发现其中存在一些“怪现象”,如地名出现重复、共用、排序、张冠李戴等状况。“怪现象”的存在,值得我们思考与分析。
第一怪:“大城市”处处显现
江苏有很多镇名、村名与国内重要大城市甚至省城出现“撞名”,由此产生一段段趣谈。如东县沿海有长沙镇,名与湖南省会长沙同。武进区有洛阳镇,与河南省第二大城市洛阳同名。此外,连云区朝阳街道、高淳区阳江镇、广陵区泰安镇都与外省的设区市名称相同。
扬州泰安镇与山东泰安同名。图为泰安镇境内的小镇景区
社区名与村名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东台原有台南镇,年后成为梁垛镇下辖的台南社区,与台湾台南同名。常熟董浜镇辖有*石村,与湖北省*石市同名。江阴利港街道、武进湟里镇均有“西安村”,与古都西安称呼一致。
江阴利港街道境内有“西安村”。图为利港街道街景
一些地名如“西安”、“朝阳”、“长沙”等独特性较弱,因此出现与村镇地名相同的情况并不奇怪。而当地人称呼或使用本地与大城市同名的村镇地名时通常不会感到尴尬,毕竟那些同名的大城市与自己的生活圈子较远。
第二怪:重复地名很常见
重名的情况遍布神州大地,而江苏的重名情况可能更为丰富。“周庄”作为镇名,在江苏有三个:昆山周庄镇、江阴周庄镇和兴化周庄镇。而邳州、洪泽、如东境内同时都有岔河镇。
宿迁骆马湖畔也有“周庄”。图为周庄村附近的骆马湖
同一个省内是不适合存在同名镇名的,也因为如此,一些乡镇进行了更名。东台与大丰曾都有沈灶,年,东台的沈灶更名为南沈灶,就不与大丰沈灶同名了;兴化与宝应都有安丰,年宝应安丰更名为西安丰。但是更名常常发生在两个较近的市县之间,较远的市县之间就存在长期重名的情况。仍就安丰而言,东台也有安丰。
集镇、村庄重名的情况则更多更复杂,如叫做“板桥”的地方,遍及连云港、南京、南通、苏州、徐州、太仓、宜兴、滨海、新沂、泗阳等众多市县,则更需要仔细辨别了。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地图集》中,板桥镇位于南京市区最南端
第三怪:合用地名难分家
在两地分界线上,常常出现两地共用同一地名或者名称相似的情况,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江宁与安徽马鞍山之间的“丹阳”。南京与安徽分界处还存在共用同一个“乌江”(浦口与和县),同一个“定埠”(高淳与郎溪),同一个“冶山”(六合与天长)等情况,连同“丹阳”,四个地方几乎串联起了南京与安徽的分界线。
江苏与上海之间的“陆渡”也属于这一情况。年,太仓恢复被撤销多年的陆渡镇,设置街道,而在浏河对面的嘉定徐行镇境内,则有着一个陆渡村,两地共用“陆渡”一名。
在江苏境内的不同市县之间,也存在共用一个地名的状况。在国道中靖江与如皋的分界线上,一侧为靖江西来镇,一侧为如皋西来桥;靖江和泰兴的分界线上,均有“广陵”,北侧为泰兴广陵镇广陵村,南侧为靖江季市镇广陵村。无锡和常州之间有两个自然村“段庄”,分别为无锡滨湖区胡埭镇龙延村段庄和常州武进区雪堰镇桥绣衣村段庄,此外“周司里”这个自然村名也为胡埭镇和雪堰镇共有。
靖江、如皋分界处的西来镇民居
造成两地共用一名的原因,常与历史上一镇一村被拆分为两地有关,如江宁和马鞍山的“丹阳”本属一家。但也有后来附会而成的地名,如皋西来桥就是因靠近靖江西来镇而命名的。
第四怪:排序地名趣味多
年之前,泰兴有一个镇名为七圩镇,它是虹桥镇的前身之一。“圩”是江边之地围成田之后的称呼,在江苏沿江广泛存在。泰兴以“七圩”最著名,而靖江则以“八圩”名声最大,南通有九圩港。这样看上去,似乎从上游到下游进行了排序,其实完全不是如此。
不同行*区的“圩”的排序只发生在自身很小的辖区内。如泰兴原七圩镇内辖有七圩村、八圩村、九圩村等,它们之间才是真正的排序关系。而靖江的八圩社区附近也有六圩村、五圩村、四圩村等等,只是八圩最著名。其他著名的带数字的“圩”字集镇还有张家港的十一圩和仪征的十二圩。扬中有五十三圩,泰兴有六十三圩,是数字较大者。
“圩”在沿江地名中非常常见。图为靖江国道上的三圩港桥
通州、海门境内的“甲”与此相似。通州有二甲镇、五甲镇,海门有四甲镇、六甲街社区,彼此间不是排序关系。二甲镇境内著名的“甲”还有头甲、三甲、六甲、九甲等,而二甲在其中最发达。通州与如东的“总”也是如此,两地都有“十总”。
著名的排序地名还有吴江的“都”(如七都)、滨海的“套”和“巨”(如八巨)、海门的“匡”(如六匡)等等。
海门境内有二匡、三匡、六匡、八匡等,图为六匡(集镇)街景
第五怪:张冠李戴地名移
人们对滨海和响水两地县名的张冠李戴的情况较为了解,其实在乡镇与集镇地名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造成张冠李戴现象的原因在于乡镇合并。
吴江区黎里镇是出现张冠李戴地名的典型。年黎里镇和芦墟镇合并为汾湖镇,镇的驻地在芦墟。年,汾湖镇更名为黎里镇。如此,新的黎里镇的镇中心不在老的黎里镇境内,而在原芦墟镇境内,黎里古镇景区和黎里镇区也就不在同一地,相去较远。
年左右的吴江黎里、芦墟位置图
常熟的沙家浜镇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年,沙家浜镇和唐市镇合并,合并之后的名称叫做沙家浜镇,但是*府驻地却在原唐市镇镇区。在海门,东兴乡、东灶乡曾于年合并为东灶港镇,但东灶港镇的镇区却在东兴乡而非东灶乡。由于现今的东灶港镇也早已被撤销,要厘清原来的村镇地名之间的关联就更难了。
第六怪:吉祥地名谁都爱
江苏沿江很多地区成陆较晚,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年时间,这些地区全部属于新三角洲地区,它们的村镇也颇有特色,其中一大特点便是吉祥地名广泛分布。
大兴、泰安、和合、惠丰、万安、建丰、进丰、兴隆……启东江岸的地名颇具吉祥韵味,而南通的江岸则有安乐、南兴、大安、丰耕等村镇,靖江有振兴、新兴、协兴、丰盛等村或自然村。张家港的沿江和南部的地名风格差异较大,南部的江南特色较明显,而沿江则有锦丰、兆丰、大新、年丰、中兴、合兴等村镇,它们的名称和启东、靖江的一些沿江村镇名称同属一类风格。
江中第一大岛为崇明岛,第二大岛为扬中岛,两地同样存在类似的地名,崇明有中兴、大新、东兴、协兴等村镇,扬中则有兴隆、锦程、永新、联丰、兴华、永兴等地方,“丰”、“兴”等字样高频出现,都带有祝福意味。
年代地图中,启东、崇明沿江乡镇吉祥地名很常见
第七怪:“庄”在南方不罕见
人们通常认为,北方村庄常称“庄”,南方村庄总是叫“村”,实际不尽然,南方地名中的“庄”也很常见,其中很多“庄”的重要性十分凸显。
“庄”在江苏江淮间很常见。图为大丰刘庄农村景象
乘坐苏州地铁四号线,我们可以发现站名有“张庄”、“红庄”,反而未见任何含有“村”的站名,而苏州却是典型的南方城市。上海的莘庄十分出名,南京城区有一个与此同音的“新庄”,到南京出差旅游的人们可能会很快了解到新庄,因为它就在南京站的东侧。南京新庄再往东,有著名的徐庄软件园,可见“庄”在南京也地位不低。与“莘庄”、“新庄”同音的还有“辛庄”。辛庄镇位于常熟西南部,此前常熟还有王庄镇,现为尚湖镇王庄社区。最著名的“周庄”在苏南,而最著名的“周村”反而在北方的淄博。
大规模的“庄”的分布在江苏南部同样存在。不必说盐城、兴化、宝应、盱眙等接近淮河的地区,甚至连如皋、泰兴、江都等沿江地区也是存在大面积“庄”集中的状况。
江都、泰兴、泰州交界处的“庄”特别多。地图来源于年版《江苏省地图集》
第八怪:时隐时现“家”字多
《西游记》中,孙行者向一位姓李的老翁问此处是不是“李家庄”,可见以姓氏为地名的情况非常常见的。姓氏地名南北都有,但存在形式不太一致:苏州等南部地区的地名常常在姓氏后面带有一个“家”,以吴江区震泽镇为例,这里有董家巷、邱家湾、李家港、徐家浜、沙家浜、周家湾、吴家斗等自然村;而徐州等北部地区,姓氏后面常没有“家”字。以睢宁为例,这里有孙庄、王庄、高庄、刘圩、胡集、刘集、王楼等村庄或自然村。
苏南姓氏地名常有“家”字。图为昆山锦溪镇境内的袁家浜自然村
南方一些地方也有没有“家”的姓氏地名,最著名的则是上海徐汇区,本名“徐家汇”(区名“徐汇”,街道仍称“徐家汇”),“家”字被省略了。类似情况在江苏非常常见,如南通唐闸本名“唐家闸”,泰州刁铺原是“刁家铺”,靖江季市则为“季家市”,镇江高桥镇也是“高家桥”……可以发现,在乡镇名等较大的地名里。“家”字常常省略,而在自然村的地名中,“家”字常会得以保留。
地名文化博大精深,乡镇村庄地名“八大怪”只是其中冰山一角。江苏地名文化,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
*浪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