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把大勺到一只话筒,一年来,孔庆璞有了更多的机会,在“河豚烹饪大师”与“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间切换身份。也正因为此,扬中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有机会接触到美味背后的河豚文化以及扬中河豚食俗。
河豚文化与扬中河豚食俗专题讲座
孔庆璞的“角色转变”是扬中推进“文化红利”全民共享的一个缩影。年,该市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以更通俗、更便捷、更丰富的形式走近寻常百姓,实现了小众到普惠、单线到多点、常规到创新的新突破。
扬中市博物馆是该市文化地标之一,平方米的展陈空间,浓缩了扬中的地域特色和发展历程,成为过去一年市民首选的文化目的地、网红打卡地。开馆7个多月来,线上线下共计服务10万余人次。除了馆藏文物、珍贵史料等实物展陈,各类社教活动及临时展览每月不落,已成为博物馆开展文化体验的“招牌项目”。
孩子们参与线下活动体验香囊中药的碾制和配包
团扇绘制、防疫香囊DIY、博物馆中的科学、宁镇扬女书画家作品扬中巡展、镇江老艺术家提名展……翻开博物馆社教活动记录表,20多场内容、形式、受众不一的活动让人眼前一亮。蔡莉在博物馆负责接待宣传及社联服务工作,每场活动的组织策划她都参与其中,她告诉记者,开展不同类型的社教活动是面向社会办馆、践行多元文化服务的一种方式,他们所做的,就是用活、用足博物馆文化资源,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不同人群。
对于65岁的郭阿姨来说,晚饭后跟姐妹们在文景广场约场广场舞是最满足的日常活动安排。与往年不同,她所在的舞蹈队新来了“跳得好,教得也好”的老师,手把手指导新曲目和新动作。她感受到的变化,得益于“乡村文艺播种计划”的实施。
记者从扬中市文体旅局了解到,“乡村文艺播种计划”是在镇江范围内推进开展的一项文化惠民计划,旨在优化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年,该计划在当地实现了村村全覆盖,67名文化志愿者、辅导老师走遍全市各地,共培育囊括美术书法类、舞蹈类、器乐类、声乐类、戏曲、曲艺类在内6个门类共80支文艺队伍,打造出一批乡村文艺骨干和优秀文艺团队的同时,也打造了一系列精品文艺节目,既增强了群众文艺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群众文化艺术素养、艺术技能和审美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
文化大餐送进企业
文化服务要做精“规定动作”,也要做特“自选动作”。服务产业强市、助力实干兴市,年,扬中市文体旅局第一次锁定外来务工者为主的重点企业,主办了“公共文化服务企业行”活动,先后走进各镇街区,将“文化大餐”直接送到大津重工、江苏瑞克、长城汽车等企业厂区。除了文艺表演,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联动,现场介绍扬中市级传统非遗项目,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阅读惠企助推发展”主题活动,浓厚读书氛围,用文化的力量激荡奋进的能量。